处
暑
8月22日 秋乃至 七月初四
处暑,七月中。
处,止也。暑气至此而止矣。
——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·处暑》
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。处暑,即为“出暑”,是炎热离开的意思。处暑的到来,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,暑气渐渐消退,由炎热向凉爽过渡。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(俗称“秋老虎”)影响,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,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。
处暑三候
我国古时平气法划分的节气将处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鹰乃祭鸟;二候天地始肃;三候禾乃登。
初候“鹰乃祭鸟”,这时大地五谷丰登,可供鹰捕食的鸟类和动物数量很多,鹰把捕到的猎物摆放在地上,如同陈列祭祀。
二候天地始肃,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,充满了肃杀之气。古时有“秋决”的说法,即是顺应天地肃杀之气而行刑。
三候禾乃登,“禾”指的是黍、稷、稻、梁等农作物,“登”是成熟的意思,说的是到了秋收的季节。
处暑天气
处暑时节,夏天的酷热依旧,但是已经接近尾声,这时“秋老虎”开始发威。“一度暑出处暑时,秋风送爽已觉迟”。早晚的温差开始拉大距离,“天凉好个秋”的感觉渐渐明显。
白天的时长渐短,夜晚来得早了,清晨的阳光,渐渐推迟,露水和晨雾开始多了起来。“秋荷一滴露,清夜坠玄天。”“露荷散清香,风竹含疏韵。”处暑之后,大自然开始了秋天的变化。
处暑时节,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,但华南、西南及华西地区,雷暴的活动仍较多。而中国大部分的地区则开始进入少雨期,以绵绵细雨为主,雨日虽多,但雨量却不大。
古人云:“秋初夏末,热气酷甚,不可脱衣裸体,贪取风凉”;有“七九六十三,夜眠寻被单”的说法。意思是处暑时节热气还未消散,但不可以贪图凉快。提醒人们这个时节要适当增添衣物、注意养生。
处暑习俗
出游迎秋
处暑之后,五谷丰登,秋意渐浓,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。
处暑过,暑气止,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,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。民间向来就有“七八月看巧云”之说,其间就有“出游迎秋”之意。
放河灯
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。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。
煲药茶
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。每当处暑期间,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,先去药店配制药方,然后在家煎茶备饮,意谓入秋要吃点“苦”,在清热、去火、消食、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。
和凉茶异曲同工的当属酸梅汤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两广地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,故有“处暑酸梅汤,火气全退光”的谚语。酸梅汤喝起来酸中带甜,甜中微咸,口感甚佳。
食鸭子
处暑节气来到后,出现“秋老虎”的短暂高温天气,许多人在这个时候感觉口干舌燥,喝水也无法缓解,甚至由于天气燥热而出现肺热咳嗽的症状。
而鸭肉味甘性凉,具有滋阴养胃、利水消肿的作用,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。
鸭子的做法也五花八门,有白切鸭、柠檬鸭、子姜鸭、烤鸭、荷叶鸭、核桃鸭等。每到处暑这一天,北京人就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。
而老南京人如果有空则会在家煲萝卜老鸭或者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,这就是当地俗话说的“处暑送鸭,无病各家”。
YI BA LE
当您选择了艺百年
When you select us
就开启了您的品质生活
It opens up your quality life